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2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教案),快急死了,求正确答案快出现!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27 07:41:5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宪法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宪法的尊重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依法治国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宪法的法律地位、基本内容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 难点: 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宪法精神。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PPT课件、宪法相关图片、案例材料、课堂练习题等。

-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第2课《宪法是根本法》内容,思考“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最高法律’是什么吗?”

引导学生回答后,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宪法是根本法》第三课时。”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20分钟)

1. 宪法的地位与作用: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 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 所有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得与之相抵触。

2. 宪法的内容简介:

- 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等部分。

- 举例说明宪法中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如受教育权、劳动权、平等权等。

3.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 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能违背宪法精神。

(三)课堂活动(15分钟)

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你认为宪法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并总结。

2. 情景模拟:

设定一个生活场景(如学校门口的交通秩序),让学生思考“如果宪法没有规定公民的交通权利,会怎么样?”

引导学生理解宪法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四)巩固提升(10分钟)

1. 课堂小测:

出示几道选择题或判断题,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2. 教师总结:

强调宪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法治意识,争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五、作业布置:

1. 阅读教材第2课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宪法》,字数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设计:

```

宪法是根本法

一、宪法的地位:国家根本大法,最高法律效力

二、宪法的公民权利、国家机构、基本制度等

三、宪法的作用:保障人民权益,维护国家稳定

四、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母法与子法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宪法的重要性。今后应加强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与认同感。

---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