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中心思想。
-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分享”与“给予”的美好,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重要性。
-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分享”与“奉献”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课文原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思考“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种过花?种花是为了什么?”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接着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花’的文章,题目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提问: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三)精读品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逐段分析
- 介绍花坛和花的颜色,营造出美好的氛围。
- 讲述主人公每天浇水、照料花的过程。
- 第三段:邻居们的反应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 第四段:点明主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2. 小组讨论
- “为什么主人公要把花种得这么好?”
- “你觉得‘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3. 教师点拨
- 引导学生理解“分享”与“欣赏”之间的关系。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情境模拟
- 假如你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 如果你是邻居,你会怎么回应?
2. 联系生活
-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让别人看”的行为?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教师总结:
- 文章通过种花的故事,表达了“分享”与“关爱”的美好。
-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他人着想,传递温暖。
2. 学生谈收获:
- 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
1. 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的花,让谁看》,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
2. 阅读课外文章《花的礼物》,比较两篇文章在主题上的异同。
六、板书设计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
花坛美——分享
精心照料——付出
邻居赞赏——感动
主题升华——关爱
```
七、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分享”的美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表达,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实效性。今后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培养。
---
如需配合PPT课件或教学视频资源,可继续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