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掌握作者张养浩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色,提升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词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 难点:把握作者在怀古中所表达的历史观与人生感悟,理解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课文朗读音频)
- 课文原文及注释材料
- 相关历史事件资料(如秦汉时期的社会状况)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入:“你们是否了解‘兴废’之间的历史变迁?古人是如何看待国家的兴衰与百姓命运的?”随后播放一段关于古代都城变迁的视频片段,引出“潼关”这一地理概念,进而自然过渡到《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学习。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与情感基调。
2. 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 小组讨论: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精读赏析(20分钟)
1. 逐句分析: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引导学生感受潼关地势险要,气势磅礴,为后文抒情做铺垫。
- “望西都,意踟蹰。”
表达作者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沉思与感慨。
-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指出昔日繁华已成过往,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深思。
-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全篇的主旨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社会现实,理解作者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2. 问题探究:
- 为什么作者在怀古时会想到“百姓苦”?
- “兴”与“亡”在文中有什么不同?它们共同指向什么?
- 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国家发展是否也面临类似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如何对待历史与人民?
2. 比较阅读:
对比《过秦论》与《山坡羊·潼关怀古》,分析两者在表达历史反思上的异同。
第五环节: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总结:
《山坡羊·潼关怀古》不仅是一首怀古之作,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诗篇。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百姓命运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山坡羊·潼关怀古》。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3. 预习下一首元曲,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
《山坡羊·潼关怀古》教学设计
一、作者:张养浩
二、主题:怀古伤今,忧国忧民
三、关键词: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四、情感: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民的同情
五、艺术特色:借景抒情,对比强烈,语言凝练
```
六、教学反思(课后补充):
本节课通过诵读、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历史背景的理解,提升其文学鉴赏与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