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活动名称: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二、适用年龄:
幼儿园大班(5-6岁)
三、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故事了解人物特点,初步感知力量与体型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在模仿游戏中锻炼身体协调性与动作控制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四、活动准备:
-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 简易道具(如软垫、布娃娃等)
- 音乐播放设备(轻快音乐用于热身)
- 活动场地布置(安全、宽敞)
五、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讲述《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嘎子能赢?胖墩儿为什么会输?”激发幼儿兴趣。
2. 探索与讨论(8分钟)
提问引导:
- 小嘎子和胖墩儿谁更厉害?
- 他们有什么不同?
- 如果你来比赛,你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分析。
3. 游戏活动:模拟摔跤(15分钟)
玩法说明:
-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小嘎子”和“胖墩儿”。
- 在软垫上进行简单的模仿摔跤游戏,不真正摔倒,强调动作的协调与控制。
- 教师观察并给予指导,确保安全。
4. 延伸活动:科学小实验(7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小嘎子能赢?”
进行简单的小实验:用不同重量的物体(如小球和大球)演示“重力与速度”的关系,帮助幼儿理解力量与体型的关系。
5. 总结与分享(5分钟)
请幼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感受,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只要努力,就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六、活动延伸:
- 家庭互动: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观看相关动画或故事,增强亲子交流。
- 区域活动:在体育角设置“摔跤区”,让幼儿自由探索与练习。
七、注意事项:
- 所有活动需在教师监督下进行,确保安全。
- 根据幼儿体能调整活动难度,避免过度疲劳。
- 注重语言引导,鼓励幼儿积极表达。
八、教学反思:
本活动结合故事与游戏,贴近幼儿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通过模仿与实验,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思,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结合了故事教学、科学启蒙与体能锻炼,适合幼儿园大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