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的云南昆明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选取了两篇经典短文——《之驴》与《当止不止》,这两篇文章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也体现了古代寓言的深刻哲理。以下是对这两篇文言文的解析及参考答案,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阅读技巧。
一、《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二、《当止不止》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题目与解析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 黔无驴:黔,指贵州一带。
- 以为神:认为是神灵。
-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 莫相知:不了解它的底细。
- 噬己:吃掉自己。
- 益习其声:渐渐习惯了它的叫声。
- 荡倚冲冒:形容老虎靠近并挑衅驴子。
- 蹄之:用蹄子踢它。
- 断其喉:咬断它的喉咙。
- 尽其肉:吃光它的肉。
- 遽契其舟:急忙在船上刻记号。
-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求剑若此:像这样寻找剑。
2. 翻译句子。
-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老虎看见它,觉得是个巨大的动物,以为是神灵,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它。
- 驴不胜怒,蹄之。
驴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了老虎一下。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 回答问题。
- 《之驴》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善于观察和分析,认清事物的本质。
- 《当止不止》这则寓言讽刺了哪种行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懂得变通、固守旧方法的人,强调了做事要灵活应变。
四、参考答案
1. 解释词语:
- 黔:贵州一带
- 以为神:认为是神灵
- 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 莫相知:不了解它的底细
- 噬己:吃掉自己
- 益习其声:渐渐习惯它的叫声
- 荡倚冲冒:靠近并挑衅
- 蹄之:用蹄子踢
- 断其喉:咬断它的喉咙
- 尽其肉:吃光它的肉
- 遽契其舟:急忙在船上刻记号
-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 求剑若此:像这样找剑
2. 翻译句子:
- 老虎看见它,觉得是个巨大的动物,以为是神灵,躲在树林里偷偷观察它。
- 驴忍不住发怒,用蹄子踢了老虎一下。
- 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 回答问题:
- 说明了不能被表象迷惑,要深入观察和分析。
- 讽刺了不懂变通、固守旧方法的人。
五、总结
《之驴》和《当止不止》都是经典的寓言故事,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学习这些文言文,不仅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从中汲取做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多加练习,提高文言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