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泥人张》,这篇课文出自当代作家冯骥才之手,是一篇极具文化韵味和人物特色的散文。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分析。《泥人张》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属于现代文阅读部分。文章通过讲述天津民间艺人“泥人张”的故事,展现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和民间艺人的精神风貌。文章语言生动形象,人物刻画鲜明,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底蕴,非常适合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接下来是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走近民间艺术”,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品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教学重点为: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泥人张”这一民间艺人的敬佩之情;教学难点为:理解作者在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情境导入—问题引导—文本细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展示泥人张的作品图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挖掘人物性格和作品内涵;通过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泥人张的代表作品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对“泥人张”这个人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概括主要内容,并初步了解“泥人张”的性格特点和主要事迹。
三、文本细读(20分钟)
重点分析人物描写手法,如外貌、动作、语言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例如,“他左手捏泥,右手翻转,眼珠一转,泥人便活了”,这样的描写生动形象,体现了“泥人张”技艺高超、技艺精湛的特点。
四、合作探究(15分钟)
设置小组讨论任务,如:“你认为‘泥人张’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海张五’这一人物?”通过讨论,深化学生对人物性格和文章主旨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他们的文化责任感。
最后是板书设计。我采用“主副结合”的方式,主板书突出人物形象和写作特色,副板书用于补充讲解要点,使整个课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总之,《泥人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堂生动的文化教育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