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
《我们的校园小卫士》
二、教学年级:
小学三年级
三、课程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40分钟)
五、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校园环境的基本构成和常见问题。
- 学会观察和记录校园中的不文明行为或环境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提高学生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激发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
七、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校园地图、记录本等。
-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校园观察记录表”、笔、小组讨论用的便签纸。
八、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的一些小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校园环境的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校园环境的重要性。
2. 小组任务布置(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教师分发“校园观察记录表”,说明任务:
- 观察校园内是否存在垃圾、乱涂乱画、浪费水电等情况。
- 记录下发现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办法。
3. 实地观察与记录(15分钟)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填写记录表。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多角度观察,如教室、操场、走廊、卫生间等区域。
4. 小组汇报与交流(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观察结果,分享发现的问题及初步建议。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看法,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现,强调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鼓励学生争做“校园小卫士”。
布置课后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校园环保倡议书”,下节课展示。
九、教学评价:
- 通过观察记录表、课堂表现和小组汇报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 鼓励学生互相点评,增强自我反思与同伴互评意识。
十、课后延伸:
- 鼓励学生将“校园环保倡议书”张贴在班级或校园公告栏中,让更多同学加入环保行动。
- 可组织一次“校园清洁日”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维护校园环境。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内容,如开展“家庭环保小卫士”、“社区环保行动”等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注重学生参与度与实践性,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