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长河中,苏轼的作品犹如璀璨星辰,其中《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特制定以下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感知词作的情感基调,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分析词中的意象选择及其象征意义,感受作者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 结合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探讨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生智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内容,把握其思想情感。
难点: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黄州赤壁风光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当地山水之美。随后提问:“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它又与哪位历史名人有着不解之缘?”从而引出苏轼及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二、初读感知
1. 教师范读全词,注意停顿节奏,让学生感受词作的语言美。
2. 学生自由朗读,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词句大意,并标注不理解的地方。
3. 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问后集体汇报成果。
三、精读赏析
1. 品味语言: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或词语,谈谈你的理解。例如,“谁道人生无再少”一句中,“无再少”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2. 探究意象:文中出现了哪些具体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比如“溪边杨柳”、“门前流水”,这些景物如何共同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3. 深入思考:结合注释了解创作背景后,请思考作者为何会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如此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拓展延伸
1. 背诵默写:鼓励学生背诵整首词,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2. 创作练习:模仿本词的形式,描写一处你喜欢的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感悟。
3. 名言积累:搜集更多体现苏轼旷达胸怀的相关名句,组织一次小型竞赛活动。
五、总结提升
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不仅是一首描绘风景的好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人生教科书。希望每位同学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板书设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苏轼
上阕:
溪边杨柳,门前流水,
谁道人生无再少?
下阕:
休将白发唱黄鸡,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