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

2025-11-14 08:01:19

问题描述: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急!急!急!求帮忙看看这个问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14 08:01:19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思想活跃、战争频繁的阶段,大约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也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斗争,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以下是关于战国时期部分经典成语典故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典故总结

成语 出处 含义 背景故事
纸上谈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比喻空谈理论,不切实际 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只会背诵兵书,缺乏实战经验,最终导致长平之战大败
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保全国家利益,不失信于人 蔺相如奉命送和氏璧至秦国,机智应对秦王,最终完璧归赵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表示主动让步,避免冲突 晋文公为守诺言,在城濮之战中主动后退三舍,最终击败楚军
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比喻平时不出众,但一旦表现就令人刮目相看 楚庄王即位三年不问政事,后来突然发奋图强,成就霸业
三顾茅庐 《三国志·诸葛亮传》 形容诚心诚意地邀请贤才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自己
围魏救赵 《战国策·齐策一》 指通过攻击敌人的要害来解救被围困的友军 齐国孙膑用此计攻魏救赵,成功解了赵国之围
画蛇添足 《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有人比赛画蛇,先画完的人故意多画几笔,结果反被嘲笑
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 比喻出了问题之后及时补救 羊丢了之后修补羊圈,防止再次损失
买椟还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比喻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 有人买珠宝时只看盒子,把里面的珠子退还
朝秦暮楚 《战国策·秦策一》 比喻反复无常,立场不坚定 战国时期小国在秦、楚之间摇摆不定

二、总结

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大多来源于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它们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语至今仍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这些成语背后的历史背景,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也能从中汲取智慧,用于现代生活与工作之中。

以上就是【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