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原文和译文注释】“凿壁借光”是中国古代一个广为流传的励志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匡衡勤奋好学、克服困难的精神。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了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可贵品质。
一、
“凿壁借光”出自《汉书·匡衡传》,讲述了匡衡因家境贫寒,无法买灯点烛,便在墙壁上凿洞,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艰苦条件下仍然勤奋学习的人。
该故事虽然篇幅不长,但内容丰富,语言简洁,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学子为了求知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坚韧。
二、原文、译文与注释
| 内容 | 原文 | 译文 | 注释 |
| 出处 | 《汉书·匡衡传》 | 《汉书》中记载匡衡的传记 | 《汉书》是东汉班固编撰的正史之一 |
| 原文 |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人也。少而好学,家贫,不暇有灯,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匡衡字稚圭,是东海郡人。他从小喜欢学习,家里贫穷,没有时间点灯,于是他在墙上凿了个洞,把邻居家的光引进来,利用光线读书。 | “不暇有灯”指没有条件点灯;“穿壁引其光”指凿墙取光 |
| 译文 | 匡衡小时候就非常爱学习,但由于家里穷,买不起灯油,他就用凿墙的方法,从邻居那里借来一点光,然后在光线下读书。 | 无 | 无 |
| 寓意 | 这个故事赞扬了匡衡在艰苦环境下仍坚持学习的精神,体现了古人“勤学苦读”的美德。 | 无 | 无 |
三、延伸思考
“凿壁借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故事,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拥有充足的光源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凿壁借光”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环境如何,只要心怀梦想,坚持不懈,就能突破重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
四、结语
“凿壁借光”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典故,不仅展现了古代学子的勤奋与智慧,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不断追求知识、勇于奋斗。在今天,我们更应传承这种精神,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前行。
以上就是【凿壁借光的原文和译文注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