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草用什么除草剂最好】稗草是稻田中常见的杂草,生长迅速,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对控制稗草至关重要。不同的除草剂在防效、使用方法、安全性等方面各有特点,下面将对常见用于防治稗草的除草剂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常见防治稗草的除草剂类型及特点
1. 酰胺类除草剂
酰胺类除草剂主要用于土壤处理,具有较好的封闭效果,能有效抑制稗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代表药剂包括:乙草胺、丙草胺等。
2. 磺酰脲类除草剂
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能被稗草的根、茎、叶吸收,对后期稗草也有一定防效。例如: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等。
3. 二氯苯氧羧酸类除草剂
这类药剂多用于茎叶处理,对稗草的叶片有较强的选择性杀灭作用,如:二氯喹啉酸、噁唑酮等。
4. 三嗪类除草剂
三嗪类除草剂多用于土壤处理,对稗草有较好的防效,但需注意其在土壤中的残留问题。如:莠去津。
5. 有机磷类除草剂
虽然有机磷类除草剂应用较少,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防治稗草,如:草甘膦(需注意对水稻的安全性)。
二、常用除草剂对比表
| 除草剂名称 | 类型 | 使用方式 | 防效时间 | 对水稻安全性 | 常见用途 |
| 乙草胺 | 酰胺类 | 土壤处理 | 15-20天 | 高 | 播种前或插秧后 |
| 吡嘧磺隆 | 磺酰脲类 | 茎叶处理 | 10-15天 | 中高 | 插秧后3-5天使用 |
| 二氯喹啉酸 | 二氯苯氧羧酸 | 茎叶处理 | 7-10天 | 中高 | 插秧后10天左右 |
| 苄嘧磺隆 | 磺酰脲类 | 茎叶处理 | 10-15天 | 中高 | 插秧后5-7天使用 |
| 丙草胺 | 酰胺类 | 土壤处理 | 20-25天 | 高 | 播种前或插秧后 |
| 莠去津 | 三嗪类 | 土壤处理 | 20-30天 | 中 | 播种前或插秧后 |
| 草甘膦 | 有机磷类 | 茎叶处理 | 7-10天 | 低 | 仅限非水稻区使用 |
三、使用建议
1. 根据稗草发生时期选择合适药剂:若稗草尚未出苗,可选用乙草胺、丙草胺等土壤封闭型药剂;若稗草已出苗,则适合使用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等茎叶处理型药剂。
2. 注意药剂混用:部分药剂可与其他除草剂混用,提高防效并减少抗性风险。例如:乙草胺 + 吡嘧磺隆。
3. 遵守使用规范: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和使用方法操作,避免药害和环境污染。
4. 轮换用药: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除草剂易导致稗草产生抗药性,应定期轮换不同类型的药剂。
综上所述,针对稗草的防治,可根据具体田间情况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结合科学的使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效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稗草用什么除草剂最好】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