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兀穷年成语解释】“兀兀穷年”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长时间专心致志地从事某项工作或研究,不辞辛劳、坚持不懈。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那些在学术、艺术、科研等领域中默默耕耘、持之以恒的人。
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兀兀穷年 | 
| 拼音 | wù wù qióng nián | 
| 出处 |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赠崔立之评事》:“兀兀穷年如老僧,枯坐冥心无一能。” | 
| 字面意思 | “兀兀”意为昏沉、愚钝;“穷年”指终年、整年。合起来表示整天昏昏沉沉地度过一年,形容人长期专注于某事。 | 
| 引申义 | 形容人专心致志、勤勉努力,不辞辛劳地坚持做一件事,多用于褒义。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学者、艺术家、科研人员等长期投入某一领域,不求名利,只求进步。 | 
| 近义词 | 埋头苦干、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 
| 反义词 | 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心浮气躁、见异思迁 | 
成语应用举例
1. 他在实验室里兀兀穷年,终于完成了这项重要的科研成果。
2. 这位老教授一生兀兀穷年,只为整理一部古籍。
3. 他每天早出晚归,兀兀穷年地工作,只为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结
“兀兀穷年”不仅是一个描述行为状态的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一种踏实、执着、不畏艰难的态度。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精神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和长期目标时,只有像“兀兀穷年”那样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也能从中汲取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以上就是【兀兀穷年成语解释】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