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读后感900字》】《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全文情真意切,言辞恳切,体现了诸葛亮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君主的忠心。读完这篇千古名文,我深受感动,不仅为诸葛亮的忠诚所折服,更为他那份深沉的责任感所震撼。
文章开篇,诸葛亮便直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表达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恩之心,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动容。一个人能在乱世中找到一位明主,并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属难得。诸葛亮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正是因为他始终怀有这份感恩与忠诚。
在文中,诸葛亮还详细列举了朝廷中的贤臣良将,如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以及他在军中的部署和安排,表现出他对国家大事的细致考虑。他不仅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负责任的领导者。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国家存亡的重任,因此在出征之前,必须确保后方稳固,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征战沙场。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劝谏:“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不仅是对刘禅的提醒,更是对后世统治者的警示。在权力面前,忠诚与智慧往往比个人情感更为重要。诸葛亮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臣,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
读《出师表》,不仅仅是了解一段历史,更是感悟一种精神。诸葛亮用一生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他的忠诚、智慧与责任感,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困难。
总之,《出师表》不仅是一篇奏章,更是一部充满人性光辉的历史文献。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忠诚不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行动上的坚持;真正的责任不是一时的担当,而是一生的坚守。读完这篇文章,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做一个有担当、有信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