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刘桢《赠从弟其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刘桢《赠从弟其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蹲一个懂行的,求解答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24 20:14:50

刘桢《赠从弟其二》原文、注释、翻译与赏析】在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文人墨客纷纷以诗言志,抒发情怀。刘桢作为“建安七子”之一,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清峻挺拔的文风著称。他的代表作《赠从弟》三首中,第二首尤为脍炙人口,表达了对弟弟的勉励与期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志向。

一、原文

《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二、注释

- 亭亭:高耸的样子,形容松树挺拔。

- 山上松:指山上的松树,象征坚韧不屈的品格。

- 瑟瑟:风声,形容风的猛烈。

- 谷中风:山谷中的风,也暗喻外界的艰难困苦。

-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风声多么猛烈,松枝却依然坚强有力。

- 冰霜正惨凄:严冬的冰霜使环境显得格外寒冷凄凉。

- 终岁常端正:一年四季都保持端正的姿态,不因环境改变而动摇。

- 岂不罹凝寒:难道不会遭受严寒吗?

- 松柏有本性:松柏天生就具有坚韧不拔的本性。

三、翻译

山上的松树高高挺立,谷中的风吹得呼呼作响。

风声多么猛烈,松枝却依然坚强有力!

严冬的冰霜让人感到凄冷,但松树却始终挺立不倒。

难道它不会被寒冷所困扰吗?

不,因为它天生就具备坚贞不屈的品性。

四、赏析

这首诗以“松”为意象,通过描写松树在风雪中依然挺立的形象,表达出一种坚定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诗人借松树的坚韧来比喻自己或弟弟在逆境中应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操守。

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一句,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松树的顽强,也暗示了人在面对困难时应有的态度。后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恶劣环境中仍能保持本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品格。

最后两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道出了松柏之所以能在寒冬中屹立不倒,是因为它们天生就具有这种坚韧的本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遭遇过苦难,而是能够在苦难中坚守自我,不改初心。

五、总结

刘桢的《赠从弟(其二)》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通过对松树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亲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赠别诗,更是一首励志诗,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定、在风雨中挺立不倒。正如诗中所说:“松柏有本性”,唯有坚守内心,才能在人生的风霜中屹立不倒。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