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察今》
二、问题与答案: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涉江:
答:渡江,过江。
(2)遽契:
答:立刻刻下记号。
(3)所从坠:
答:掉下去的地方。
(4)求之:
答:寻找它。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答:船已经行驶了,但剑却没有动,像这样去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 这段文字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事物发展变化、固守旧方法的人。它告诉我们做事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不能拘泥于形式或过去的经验。
4. 你认为文中“楚人”的做法可笑在哪里?
答:楚人的做法可笑在于他只在船上刻下记号,却不知道船已经移动了,剑并没有随船一起移动,因此他的方法根本无法找到剑,表现出一种机械、僵化的思维方式。
三、拓展思考:
请你结合现实生活,举一个类似“刻舟求剑”的例子,并说明其危害。
答:比如有些人总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如在信息化时代仍然坚持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而不愿意学习新技术,结果效率低下,甚至被社会淘汰。这和“刻舟求剑”一样,都是没有根据情况变化调整策略的表现,最终会导致失败。
总结:
通过这篇古文阅读练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文言词语的基本含义,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古文虽简短,但寓意深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