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阅读理解及答案】乐山大佛,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佛像。它坐落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上,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乐山大佛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历时90多年才得以完成。当时的僧人海通和尚为了镇压江水泛滥,发愿开凿大佛,以祈求平安。在建造过程中,工匠们利用山体岩石进行雕刻,整座佛像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毅力。
乐山大佛高约71米,肩宽28米,头高10米,耳长3米,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艺术杰作之一。其造型庄严,神态慈祥,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精神。大佛的面部表情柔和,双眼微闭,仿佛在静心冥想,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的感觉。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风化和雨水侵蚀,乐山大佛曾一度面临严重的损坏。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大佛进行了多次修复和保护工作,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
阅读理解题:
1. 乐山大佛位于哪个省份?
答: 四川省。
2. 乐山大佛是在哪个朝代开始建造的?
答: 唐代。
3. 乐山大佛的总高度是多少?
答: 约71米。
4. 乐山大佛的建造目的是什么?
答: 镇压江水泛滥,祈求平安。
5. 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重要的佛教艺术杰作?
答: 因为它规模宏大,造型庄严,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结:
乐山大佛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它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和保护现状,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