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拴在琴凳上的十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1117001829】一、阅读理解题
题目:
文章以“拴在琴凳上的十年”为题,意在表达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这一标题具有象征意义。它不仅指作者在钢琴前学习的十年时光,更表达了在这段时间里,他被音乐所束缚、被训练所限制,甚至失去了自由与童年的快乐。通过这个标题,作者传达了对这段经历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音乐的热爱,也有对那段压抑生活的反思与怀念。
题目:
文中提到“我开始明白,音乐不是我的选择,而是父母的选择”,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家庭关系?
参考答案:
这句话表明作者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着强烈的规划和控制欲。他们将孩子安排进钢琴学习,而非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意愿。这种家庭关系体现出一种权威式的教育方式,强调服从与责任,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内心感受。
题目:
文章中多次提到“琴凳”这一意象,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琴凳”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象征着作者在钢琴学习过程中的坚持与挣扎。它不仅是物理上的座位,更是心理上的枷锁,代表着他对音乐的执着与无奈。通过“琴凳”,作者表达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被束缚、被压抑的情感体验。
题目: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些具体的生活片段?这些片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文中回忆了如每天清晨练琴、手指受伤、父母的严厉要求等片段。这些细节真实地展现了作者在钢琴学习中的艰辛与痛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压抑与挣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与成长历程。
二、语言赏析题
题目:
“那年我十岁,第一次坐在琴凳上,仿佛被命运绑定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被命运绑定了”将抽象的命运具象化,赋予其人的动作,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思考题
题目:
你如何看待文中父母对孩子音乐教育的干预?请结合现实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文中父母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育中“望子成龙”的心态,他们希望通过音乐培养孩子的才艺,提升竞争力。然而,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兴趣与个性发展,容易造成心理压力和情感伤害。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兴趣与心理健康,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孩子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因此,教育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外在成就。
四、作文题(可选)
题目:
以“我的成长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收获。
写作提示:
可以借鉴本文的叙事方式,围绕一个具体的事件或物品展开,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思考。
总结: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是一篇充满情感与哲思的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在音乐道路上的成长与挣扎。它不仅是一段个人记忆的回顾,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以及自我认同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