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六年级学过冰心先生的忆读书】那一年,我们刚刚升入六年级,教室里还残留着暑假的余温。语文课上,老师翻开一本泛黄的课本,指着一篇题目叫《忆读书》的文章,说:“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冰心奶奶写的回忆她小时候读书经历的文章。”那时的我们,对“冰心”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她是我们语文课本里的常客,她的诗、她的散文,总是带着一种温柔的力量。
文章开头,冰心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小时候如何爱上读书。她说:“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时的激动心情。”那时候的她,不过是个小女孩,却能在书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她写得那样真实,仿佛那些文字都从她的心里流淌出来,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读一读那些她提到的书。
我记得当时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小练习,就是写下自己第一次读到一本书时的感受。有些同学写的是《安徒生童话》,有的写的是《西游记》,而我则写下了《小王子》。虽然那篇作文写得并不好,但那一刻,我仿佛也成了冰心笔下的那个爱读书的孩子。
随着课文的深入,我们逐渐明白,冰心并不是在单纯地讲她小时候的故事,而是想告诉我们: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成长的方式。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书可以带我们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也可以让我们在孤独的时候找到陪伴。
后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读书分享会”,大家轮流介绍自己喜欢的书。有人推荐了《哈利·波特》,有人推荐了《海底两万里》,还有人推荐了《城南旧事》。那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冰心”,而读书,正是连接彼此的桥梁。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小学生了,但我依然记得那堂课带给我的感动。冰心的《忆读书》不仅是一篇散文,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阅读的热爱之门。它让我明白,读书不只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有温度、更有深度。
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吧——它不说话,却能走进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