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middot及其五原文翻译赏析)】《己亥杂诗·其五》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代表作之一,出自他著名的《己亥杂诗》组诗。这首诗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理想抱负的无奈。
一、原文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字词解释
- 己亥:指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农历己亥年。
- 杂诗:即随感而发的诗作,不拘一格。
- 浩荡离愁:形容离别时的忧愁之深广,如江河奔涌。
- 白日斜:太阳西斜,象征时间流逝,也暗示离别的时刻临近。
- 吟鞭:诗人的马鞭,这里指诗人骑马远行。
- 东指:向东而去,表示离开京城。
- 天涯:极远的地方,象征人生的漂泊。
- 落红:凋落的花瓣,象征诗人自己或志士仁人。
- 化作春泥:比喻虽已逝去,仍为新生贡献力量。
- 护花:保护花朵,象征关怀与奉献。
三、白话翻译
在夕阳西下时,我满心离愁,难以排遣;
挥动马鞭,向东而去,仿佛走向遥远的天边。
那些飘落的花瓣并非无情之物,
它们化作春泥,依然默默守护着花朵。
四、诗歌赏析
这首诗以“落红”为意象,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1.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浩荡离愁白日斜”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离京时的悲伤情绪,也暗含对时代动荡、国运衰微的忧虑。“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漂泊感和无奈之情。
2.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通过“落红”的意象,表达了一种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放弃理想、仍然愿意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精神。这种“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怀,体现了龚自珍积极入世、关心民生的思想。
3. 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全诗四句,结构紧凑,用词精炼。每一句都蕴含深意,尤其是最后两句,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对人生哲理的升华。
五、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积贫积弱。他虽身居高位,却始终关注民间疾苦,主张改革。这首诗正是他在辞官南归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及对自身理想的坚持。
诗中“落红”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他虽辞官而去,但并未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而是希望自己的精神与理想能够继续影响后人,如同“落红”滋养新花一般。
六、结语
《己亥杂诗·其五》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龚自珍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读此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更能体会到一种超越时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