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学实录及1(8页))】在语文教学中,经典课文的讲解往往需要结合文本内容与学生实际,以达到深入理解、提升语言素养的目的。《中国石拱桥》作为一篇说明文,不仅介绍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成就,也体现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科学精神的推崇。以下是一份关于《中国石拱桥》的教学实录,共分为8页,内容详实,适合教师参考与使用。
第一页: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文章——《中国石拱桥》。大家知道什么是石拱桥吗?有没有见过类似的桥梁?
学生:有的,比如赵州桥、卢沟桥等。
教师:很好,这些都是著名的石拱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些桥梁的,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
第二页:整体感知
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介绍了哪些石拱桥?
学生: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再分别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总结其历史意义。
教师:非常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例子呢?
学生:因为它们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代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第三页:重点分析
教师:我们来看第一段,“石拱桥,是用石料建造的拱形桥。”这句话简洁明了地说明了石拱桥的基本特征。那么,石拱桥有哪些优点?
学生:坚固、美观、跨度大,而且寿命长。
教师:没错。接下来,文章提到“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方面有着高超的技术和智慧。
第四页:细节探究
教师:赵州桥是隋朝时期建造的,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文中提到它“只有一个大拱,没有桥墩,桥身很长,桥面平坦”。这说明了赵州桥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构简单,但非常稳固;桥面宽阔,便于通行。
教师:对。这种设计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你还注意到其他细节吗?
学生:还提到“桥身两侧有雕刻精美的栏板和望柱”,这说明赵州桥不仅实用,还有艺术价值。
第五页:文化内涵
教师:卢沟桥则不同,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文中提到“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这是为什么?
学生:因为这些石狮子是古代工匠精心雕刻的艺术品,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教师:除了艺术价值,卢沟桥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你知道卢沟桥在近代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吗?
学生: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教师:是的,卢沟桥不仅是建筑奇迹,更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
第六页:语言特色
教师: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简练,同时又富有文学色彩。例如,“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桥身轻巧,造型优美”,这些句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学生: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敬佩之情。
教师:对。文章虽然以说明为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第七页:课堂讨论
教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古老的建筑?
学生:我们应该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师:说得很好。希望同学们以后在游览名胜古迹时,不只是走马观花,而是多一些思考与感悟。
第八页:作业布置与总结
教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课后请大家完成以下任务:
1. 摘抄文中描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的语句,并写出你的感受。
2. 查阅资料,了解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石拱桥,并试着写一段介绍文字。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历史价值,更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结语:
《中国石拱桥》不仅是一篇说明文,更是一篇充满文化底蕴的文章。通过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现实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