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胡适)】在语文教材中,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质朴的文章。文章通过作者对母亲的回忆,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中母亲所承担的责任与牺牲。
胡适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在这篇文章中,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以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童年时期与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文章开篇便提到:“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跑,所以只在家中读点书。”这句看似简单的叙述,却透露出胡适从小便与母亲朝夕相处,母亲不仅是他的生活依靠,更是精神上的导师。她用温柔而坚定的方式教育孩子,培养了胡适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在胡适的记忆中,母亲是一个“极有气量的人”,她从不轻易发怒,即使面对孩子的过错,也总是耐心劝导,而不是责骂。这种教育方式让胡适从小就学会了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中还提到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她虽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她的智慧和善良却深深影响了胡适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慈母严师”,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不仅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更在精神上给予孩子极大的支持与鼓励。
胡适在文中多次提到母亲的严厉与温柔并存。她虽然对孩子要求严格,但从未失去对孩子的关爱。她用行动告诉胡适:做人要诚实、正直、有责任心。这些品质,正是胡适日后在学术和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我的母亲》不仅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更是一篇充满温情与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时代,母亲不仅仅是家庭的支柱,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胡适通过对母亲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母爱的无限感恩与怀念。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不仅因为其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更因为它能够引发读者对亲情、责任和成长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母爱的本质始终未变。胡适的《我的母亲》,正是对这一永恒主题的深情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