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墓碑记原文和译文】《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所作的一篇散文,记述了明末苏州人民为反抗阉党魏忠贤的专权而英勇牺牲的五位义士的事迹。文章语言凝练、情感深沉,表达了对正义之士的敬仰与对黑暗势力的痛斥。
一、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朝廷,言:“某人之名,不可湮没。”于是为之立碑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于其乡人之言曰:“吾尝见有司之吏,持檄至,谓曰:‘汝知之乎?’余曰:‘不知。’则曰:‘汝知之乎?’余又曰:‘不知。’遂得免。”
呜呼!五人之死,虽非显赫之功,然其义气感人,足以垂世。夫天下有大义,而无大利;有大节,而无大名。五人者,岂不亦然?
今观夫俗之士,趋炎附势,争利逐名,而五人独能守其志,捐躯以全义,诚可嘉也!
二、译文
这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时,因义愤而死去的。直到今天,苏州地方的贤士大夫向朝廷请求说:“此人之名,不应被埋没。”于是为他们立碑在墓前,以表彰他们的行为。
我还记得周公被捕时,他家乡的人曾说:“我曾经见过官府的差役拿着文书来,问:‘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他又问:‘你知道吗?’我仍然说:‘不知道。’于是得以幸免。”
唉!这五个人的死,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们的义气感人至深,足以流传后世。天下有大义,却未必有大利;有大节,却未必有大名。这五个人,难道不是这样吗?
如今看那些世俗之士,趋炎附势,争名逐利,而五人却能坚守自己的志向,舍生取义,实在值得称赞!
三、结语
《五人墓碑记》不仅是一篇记事散文,更是一篇弘扬正气、鞭挞奸佞的文章。它通过五位普通百姓的英勇事迹,展现了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忠诚、勇敢与正义。在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灵魂,撑起了民族的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