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试题及答案】《孙权劝学》是出自《资治通鉴》的一篇经典文言文,讲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诫部下吕蒙学习的故事。文章虽短,但寓意深刻,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后天努力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下是一份针对该篇课文的试题及参考答案,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或学生自主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孙权劝学》的作者是( )
A. 司马光
B. 班固
C. 司马迁
D. 范晔
答案:A
2. 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孤”指的是( )
A. 吕蒙
B. 孙权
C. 鲁肃
D. 周瑜
答案:B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涂:当道,当权)
B. 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
C.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益:好处)
D.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
答案:D(“乃”应解释为“才”,而非“于是”)
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士人之间分别三天,就要重新看待
B. 士人离开三天,就会改变看法
C. 人与人之间分别几天,也要用新的眼光看
D. 人只要努力,短时间内就能有显著进步
答案:D
5. 本文主要表达的思想是( )
A.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B. 表现吕蒙的谦虚
C. 展现孙权的威严
D. 描述战争场面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1. 《孙权劝学》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答案:资治通鉴;司马光
2. 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______,不可不学。”
答案:卿今当涂掌事
3. 吕蒙最初以“______”为借口推辞学习。
答案:军中多务
4. 鲁肃对吕蒙的变化感到“______”。
答案:刮目相待
5. 文章通过孙权劝学和吕蒙学习后的变化,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答案: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请简要概括《孙权劝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本文讲述的是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吕蒙起初以军务繁忙为由推辞,后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进步,最终赢得了鲁肃的赞赏。文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后天努力的价值。
2. 你认为吕蒙为什么能够“刮目相待”?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吕蒙之所以能够“刮目相待”,是因为他听从了孙权的劝告,积极投入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学习,即使起点低,也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学习不仅能提升能力,还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四、翻译题(每句2分,共6分)
1.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很有好处。
2. 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推辞。
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译文:士人分别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五、拓展思考题(5分)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学习改变命运”的理解。
答案示例:
在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学习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技能、提升自我、开拓视野。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就能够不断进步,实现人生价值。正如吕蒙一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总结:
《孙权劝学》虽然篇幅不长,但其内涵丰富,不仅展示了古代君臣之间的智慧对话,也传递了深刻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可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不断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