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意思(成语词典)】“呼之欲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形象、特征非常鲜明,仿佛一呼就能立刻出现一般。这个成语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被广泛使用,用来描述人物形象生动、跃然纸上,或者某种情绪、氛围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临界点。
从字面上理解,“呼之欲出”可以拆解为“呼”与“欲出”。“呼”指的是呼唤、召唤;“欲出”则是想要出来、即将显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呼唤就马上要出现”,强调的是一种极强的呈现感和逼真性。
成语出处
“呼之欲出”最早见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书中描写一位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从文字中走出来,因此用“呼之欲出”来形容其生动传神。此后,这一成语逐渐成为形容艺术作品、文学描写、人物刻画等高度真实、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
用法与例句
1. 文学描写:
“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让人感觉他仿佛就在眼前,呼之欲出。”
2. 艺术表现:
“画家笔下的山川景色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简直呼之欲出。”
3. 影视作品:
“这部电影中的角色塑造极具个性,观众看完后觉得他们就像是真实存在的人,呼之欲出。”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活灵活现
- 反义词:平淡无奇、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使用注意事项
“呼之欲出”多用于描述人物形象、艺术作品或情感状态,不能随意用于描述物品或抽象概念。同时,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感受色彩,适用于文学、艺术类语境,不宜用于正式或学术写作中。
结语
“呼之欲出”不仅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更是一种对艺术与语言魅力的高度赞美。它提醒我们,在创作与表达中,唯有细腻入微、真实生动,才能让作品真正打动人心,令人“呼之欲出”。
如果你正在查阅“呼之欲出”的意思,不妨结合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日常交流,掌握这一成语的用法,都能让你的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