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名师教学实录)】在语文课堂上,一篇充满童话色彩的文章往往能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与情感共鸣。《巨人的花园》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它不仅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本文是根据一位资深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实录整理而成,旨在为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
一、导入环节: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师以一张美丽的花园图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花园吗?如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你会怎么对待它?”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要种满鲜花,有的说要邀请朋友来玩,还有的说要保护花园不被破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花园’的故事,但这个花园的主人却有些特别。”教师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刻充满了好奇,纷纷坐直了身子,准备进入课文的世界。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理解内容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 巨人:一开始自私、孤独,不允许别人进入花园;
- 孩子们:天真、活泼,给花园带来了生机;
- 春天与冬天: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情感的变化。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关系,为后续的深入分析打下了基础。
三、精读品析:语言品味,情感体验
在精读环节,教师选取了几个关键段落进行讲解,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
例如,在描写花园被巨人封锁后的景象时,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春天来了,可是这里仍然是冬天……”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感受那种寒冷、沉闷的氛围。接着,教师提问:“为什么花园会变得如此冷清?是谁造成了这一切?”学生纷纷回答:“是巨人!”“是他的自私!”
随后,教师引入对比阅读:“当孩子们再次回到花园时,春天又回来了。你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吗?”学生通过对比,深刻体会到“分享”与“关爱”带来的温暖与美好。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分享”与“包容”的理解。有的学生提到自己曾经因为不愿与同学分享玩具而失去了朋友;也有的学生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后获得的快乐。
教师总结道:“《巨人的花园》不仅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只有学会分享、懂得关爱,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与温暖。”
五、作业布置: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
1. 仿写一段描写花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或拟人手法;
2. 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心中的花园》,表达你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 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比较它们与《巨人的花园》在主题上的异同。
结语:
《巨人的花园》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富有哲理的寓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通过本次教学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人物心理,感悟情感变化,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这不仅是一堂语文课,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