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13:49:14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会咬人的电】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电的危险性,知道不能随便触碰电源插座、电器等。

2.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远离危险的电器设备。

3. 通过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认识“电”的危害,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 图片或视频:展示插座、电线、电风扇等电器的图片。

- 教具:玩具电器模型、插座模型、安全标志卡片。

- 故事书《小明和会咬人的电》(可自编或选用适合幼儿的绘本)。

- 安全儿歌或歌曲:如《电宝宝要小心》。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家里有哪些东西是靠电来工作的吗?”鼓励幼儿积极发言,如电灯、电视、电风扇等。

接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电器看起来很有趣,但如果我们不注意,它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险呢?”

2. 故事讲述(8分钟)

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明和会咬人的电》:

“有一天,小明看到家里的插座很漂亮,他想摸一摸。可是,他刚碰到插座,就‘啪’的一声,被电到了。小明哭着跑去找妈妈,妈妈告诉他:‘电是会咬人的,不能随便去碰!’从那以后,小明学会了保护自己,再也不乱碰插座了。”

通过故事让幼儿明白:电虽然有用,但如果不小心,它就会伤害我们。

3. 游戏互动(10分钟)

游戏名称:《找找哪里有电》

玩法:教师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玩具电器模型(如电风扇、电视机等),并贴上“危险”或“安全”标签。幼儿分组寻找“危险”的电器,并说出为什么这些是危险的。

游戏目的: 让幼儿在游戏中识别哪些物品可能带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4. 实践操作(5分钟)

教师展示一个真实的插座模型,讲解如何正确使用插座,比如不要用手指或金属物品插进插座孔中,不用时要拔掉插头等。

5. 安全儿歌(3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简单的安全儿歌:

> “电宝宝,真神奇,

> 照明取暖它来帮。

> 但要小心别乱碰,

> 一旦触电会受伤。”

四、延伸活动:

1. 在家中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插座是否安装了安全盖。

2. 鼓励幼儿画出“我会保护自己不被电咬到”的图画,并带到幼儿园分享。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游戏、儿歌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电的危险性,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场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六、温馨提示:

教育幼儿远离电源插座、不随意触碰电器,是保障他们安全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持续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不良行为,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