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刘渡舟注解伤寒论讲稿(mdash及及mdash及38,39条)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刘渡舟注解伤寒论讲稿(mdash及及mdash及38,39条),急!这个问题想破头了,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5 07:52:35

刘渡舟注解伤寒论讲稿(mdash及及mdash及38,39条)】在《伤寒论》的学习中,刘渡舟先生的讲解向来以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著称。他不仅对原文进行逐条解析,更结合临床实际,使后学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仲景之学的精髓。本文将围绕《伤寒论》第38、39条,结合刘渡舟先生的讲稿内容,进行简要解读与分析。

第38条原文:

> 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

刘渡舟先生解读要点:

刘渡舟认为,此条文是针对“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的辨证区别而言。虽然名为“中风”,但其病机实为外感风寒之邪,兼有内热之象。

- “脉浮紧”:提示风寒束表,阳气被郁。

- “发热恶寒,身疼痛”:为外感风寒之典型症状。

- “不汗出而烦躁”:说明表邪未解,内热已生,故出现烦躁之象。

刘先生指出,此时虽属表寒里热之证,但若误用麻黄汤,则可能因发汗过猛而伤正。因此,宜用大青龙汤,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热除烦。

同时,刘先生特别强调:“若脉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也。”这是提醒医者注意辨证,不可一概而论,需根据患者体质和脉象灵活判断。

第39条原文:

> 伤寒脉浮缓,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

刘渡舟先生解读要点:

本条文进一步补充了大青龙汤的适应症。刘渡舟认为,“脉浮缓”并非典型的太阳伤寒之脉(如浮紧),而是提示表邪较轻,或夹杂湿邪。

- “身不痛,但重”:说明表邪未深,但体内有湿阻气机,导致身体沉重。

- “乍有轻时”:表明病情时好时坏,非纯实证,亦非虚证,属于一种复杂状态。

- “无少阴证”:排除了阴证的可能性,说明仍属阳证,可用大青龙汤。

刘先生指出,此条文与第38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大青龙汤的使用指征。他特别强调:“大青龙汤非专治寒热错杂之证,而是在表寒里热、兼有湿邪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佳疗效。”

总结:

刘渡舟先生对第38、39条的讲解,体现了他对《伤寒论》的深刻理解与临床经验。他不仅注重原文的字面含义,更重视病机变化与临床辨证。通过这两条文,我们可以看到:

- 大青龙汤适用于表寒里热、兼有湿邪的复杂证型;

- 使用该方需严格辨证,尤其注意脉象与症状的综合判断;

- 仲景之学,贵在“辨证论治”,不可机械套用。

结语:

学习《伤寒论》,不仅要熟记条文,更要理解其中的逻辑与精神。刘渡舟先生的讲稿,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通过对第38、39条的深入研读,我们不仅能掌握大青龙汤的运用要点,更能体会到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医学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