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照不宣的意思解释和造句】“心照不宣”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彼此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默契和理解,而不是言语上的交流。
一、成语释义
“心照不宣”出自《晋书·王导传》:“(王导)与帝甚相亲,每见帝,必言太子之贤,帝心照不宣。”意思是说,皇帝心里明白,但并没有说出来。后来,“心照不宣”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双方或多方在没有明说的情况下,已经心领神会、彼此了解。
- 字面意思:心照——心中明白;不宣——不说出来。
- 引申含义:彼此心意相通,无需多言。
二、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1. 朋友之间:朋友之间有共同的经历或秘密,虽然不主动提起,但彼此心知肚明。
2. 职场中:同事或上下级之间,有些事情不需要明说,大家心照不宣地配合。
3. 情感关系中:恋人或夫妻之间,某些话不必说出口,对方已经懂了。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不言而喻
- 反义词: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直言不讳
四、经典造句
1. 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合作的意向,但彼此心照不宣,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2. 老李和老张多年搭档,很多事都不用多说,心照不宣地就完成了任务。
3. 在那个场合下,大家都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4. 她知道他不会说出口,但两人之间的默契让一切变得心照不宣。
5. 老师看到学生偷看手机,却假装没看见,师生之间心照不宣地维持着某种平衡。
五、注意事项
虽然“心照不宣”表达的是默契和理解,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带有隐晦、含糊甚至不坦诚的意味。因此,在使用时要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避免造成误解。
总的来说,“心照不宣”是一种高情商的沟通方式,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日常生活中,适当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情感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