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为规范学校信息化管理,提升教学与管理效率,保障信息安全,特制定本《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校所有部门及师生员工,旨在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校园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
一、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
学校设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牵头,负责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下设信息化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管理、技术维护、数据安全及培训指导等工作。各二级单位应设立信息化联络员,协助推进本部门信息化工作的落实。
二、信息资源管理
学校统一规划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库、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确保各类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和高效利用。所有信息资源的使用需遵循相关权限规定,严禁擅自下载、传播或泄露敏感数据。
三、网络与信息安全
学校网络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安全机制,定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所有接入校园网络的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禁止私自搭建无线网络或使用未经许可的软件工具。
四、信息化应用与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推广多媒体教学、在线课程、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同时,定期组织信息化技能培训,提升全体教职工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五、信息化项目管理
信息化项目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项目立项前需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调研,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进度与质量,项目完成后需进行验收评估,并做好后续运维保障。
六、监督与考核
学校将信息化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定期开展信息化建设成效评估,对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落实。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确保制度落地见效。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学校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师生营造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信息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