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原道》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原道》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跪求大佬救命,卡在这里动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6-30 07:11:52

《原道》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所著的一篇重要哲学文章,收录于《昌黎先生集》中。该文旨在阐述儒家的“道统”观念,批判佛教与道教对社会道德的侵蚀,强调恢复儒家正统思想的重要性。本文不仅是韩愈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原文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之道,有小人之道;德有君子之德,有小人之德。其所谓道者,非阴阳五行之谓也;其所谓德者,非仁义礼智之谓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二、注释

1. 博爱之谓仁:广泛地爱人叫做“仁”。

2. 行而宜之之谓义:行为合乎适宜叫做“义”。

3. 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依此而行,称之为“道”。

4. 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内心充实而不依赖外在条件,称为“德”。

5. 道有君子之道,有小人之道:道可以分为君子的道和小人的道。

6. 德有君子之德,有小人之德:德也可以分为君子的德和小人的德。

7.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

8. 慎其独也:在独处时也要谨慎。

9. 明明德于天下:使光明的德行彰显于天下。

10.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三、翻译

《原道》译文

广博地爱护他人叫做“仁”,行为恰当叫做“义”,依照这个方向去做就是“道”,内心充实而不依赖外界就是“德”。仁和义是有固定名称的,而道和德则是抽象的概念。因此,“道”可以分为君子的道和小人的道;“德”也可以分为君子的德和小人的德。这里所说的“道”,并不是指阴阳五行之类的自然规律;所说的“德”,也不是指仁义礼智等具体品德。道是不能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特别谨慎。

古代想要把光明的德行推广到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整顿好家庭;想要整顿好家庭,首先要修养自身;想要修养自身,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想要端正自己的心,首先要真诚自己的意念;想要真诚意念,首先要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探究事物的本质。

只有探究清楚事物的原理,才能获得真知;有了真知,才能心意真诚;心意真诚,才能心正;心正,才能修身;修身之后,才能齐家;齐家之后,才能治国;治国之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普通百姓,都应当以修养自身为根本。如果根本混乱,而枝节却能治理好,那是不可能的。那些应该重视的反而轻视,而应该轻视的反而重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四、结语

韩愈在《原道》中提出了“道”的本质,强调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并指出社会道德沦丧的根本原因在于偏离了儒家正道。这篇文章不仅体现了韩愈对儒家传统的坚定信念,也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研读《原道》,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韩愈的思想,也能从中汲取对现代社会治理与个人修养的启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