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收录于他的小说集《呐喊》中。文章通过“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回忆童年、重逢旧友、感慨世事变迁的过程,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一、阅读理解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
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景况好起来之后,便时常来访问我,而且现在也改成了“豆腐西施”,但已不是从前的“豆腐西施”了。她变得很能说,也很能干,还喜欢占小便宜。她一见我就说:“你回来了?这屋子可真破啊!”接着又问起我的生活情况,最后还顺手拿走了几件东西。
…………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它的美丽,说出它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没有什么大意思。
……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是一个人,他和我一样,只是当时年纪小,不知道。现在,他却成了一个木讷的人,沉默寡言,满脸皱纹,像一个木偶。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题目与答案
1. 文中“我”回到故乡后,感受到的故乡景象如何?(2分)
答:
故乡的景象是萧索、冷清的,没有生气,充满了凄凉的氛围。
2. 杨二嫂在文中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答:
杨二嫂是一个爱占小便宜、爱唠叨、性格泼辣的人物,体现了旧社会中市井女性的现实与势利。
3. “我”与闰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4分)
答:
“我”与闰土的关系由童年的亲密变为现在的疏远。因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压迫,使闰土变得麻木、沉默,两人之间产生了难以逾越的隔阂。
4. 最后一段话“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也便成了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希望与探索精神,认为希望需要靠人们的努力去实现,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写这篇《故乡》的意图。(3分)
答:
作者通过描写故乡的变化和人物的转变,表达了对旧社会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社会变革的期待。
三、总结
《故乡》不仅是一篇描写个人回忆的小说,更是一篇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它通过对故乡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与人性的异化,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