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教学中,我执教的是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麻雀》。这篇课文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情感,在思考中提升理解能力。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你见过麻雀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观察,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我播放了一段关于麻雀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麻雀的外形、动作和习性,为后续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采用“自主阅读+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先独立阅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我也适时介入,纠正学生在朗读中的错误,指导他们注意语气、停顿和情感表达。
在精读分析部分,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通过提问“为什么老麻雀会飞下来保护小麻雀?”“作者是如何描写老麻雀的动作和神态的?”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此外,我还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瞬间,增强情感共鸣。
在课堂总结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让他们谈谈自己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要珍惜亲情”“要勇敢面对困难”等感悟,说明他们已经基本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
当然,在本次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在朗读时缺乏感情,未能准确传达出文章的情感基调;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影响了整体的学习氛围。针对这些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总的来说,这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引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长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