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学弈》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
2. 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学习态度及其结果,感悟“专心致志”与“三心二意”的区别。
3.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义。
- 难点:体会文章所传达的道理,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提问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明明很努力,但结果却不如别人?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看看古人是怎么看待学习态度的。”
接着出示课题《学弈》,并简要介绍作者孟子,说明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
2. 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词。随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人物和事件:
- 两人学弈:一人专心,一人分心。
- 结果不同:专心者胜,分心者败。
3. 精读理解(15分钟)
教师逐句讲解课文,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词汇:
- “弈”:下棋。
- “惟”:只。
- “鸿鹄”:天鹅。
- “援”:拉。
- “俱”:一起。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 为什么一个人能学会,另一个人却不能?
- 文中“其一人专心致志”和“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分别表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他们体会“专心”与“分心”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4. 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以下问题:
- 在学习过程中,你有没有像文中那位分心的人一样?
-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学弈者,你会怎么做?
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课堂气氛活跃。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专心致志”的重要性,并引用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专注。
最后布置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在学习中如何做到专心致志。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能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联系自身实际进行思考。但在文言词汇的积累和语感培养方面仍需加强,今后可适当增加文言文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附:板书设计
```
《学弈》
专心致志 → 学成
分心 → 失败
启示:学习贵在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