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陈情表》的基本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 学习作者李密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体会其“以情动人”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深入理解作者的处境与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古代文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培养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
- 引发学生对“忠”与“孝”之间矛盾的思考,增强人文关怀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 掌握文中关键文言词语和句式。
- 理解作者“陈情”之“情”的内涵及其表达方式。
- 教学难点:
- 分析作者如何在困境中运用情感与理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劝谏。
- 理解“忠”与“孝”之间的冲突与调和。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朗读音频、相关图片、背景资料等)。
- 文言字词卡片、课文翻译文本。
- 学生准备:
- 预习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 查阅李密的生平及《陈情表》的历史背景。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必须在“忠”与“孝”之间做出选择的情况?如果有的话,你会怎么处理?
- 展示《陈情表》的书法作品或相关历史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 学生分组交流初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主旨。
3. 精读探究(25分钟)
- (1)文言基础知识讲解:
- 重点词句解析:如“臣以险衅”、“慈父见背”、“行年四岁”等。
- 句式分析:如“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 (2)情感分析: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情”的句子,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讨论:李密为何要写《陈情表》?他的“情”有哪些层次?
- (3)主题探讨:
- 分组讨论:“忠”与“孝”是否可以兼得?李密是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个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责任。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陈情表》朗诵视频,感受语言之美。
- 布置小作文:以“我眼中的‘孝’”为题,写一篇短文,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孝”的理解。
5.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陈情表》的情感表达与文学价值。
-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文言知识点。
- 摘抄文中感人语句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五、板书设计
```
《陈情表》——李密
一、内容梳理:
1. 陈述家境艰难
2. 表达对祖母的深情
3. 回应朝廷征召的矛盾
二、情感核心:
“孝”与“忠”的冲突与调和
三、写作特色:
1. 以情动人
2. 逻辑严密
3. 语言质朴
```
六、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在哪些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哪些还需加强?
- 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七、教学资源推荐
- 《古文观止》中《陈情表》原文及注释
- 李密生平简介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 《陈情表》朗诵视频、书法作品欣赏
八、附录:课文节选与翻译
(此处可插入课文部分段落及白话翻译)
九、教学评价建议
- 课堂参与度、回答质量
- 作业完成情况与书写规范
- 对“忠”与“孝”关系的理解深度
备注: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时间灵活调整各环节时长,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