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比喻、拟人等)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回忆、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捕捉生活细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表达的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精彩瞬间”,并能有条理地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 难点:如何将平凡的生活片段写得生动有趣,避免内容空洞、语言平淡。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范文、生活片段图片或视频素材。
- 学生准备:记录自己近期印象深刻的生活片段,可写在小本子上或用手机拍照记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生活场景图(如:下雨天撑伞、同学间的小摩擦、一次成功的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景?”
- “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 “如果让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讲?”
通过轻松的谈话方式,引出主题“生活万花筒”,说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像一个万花筒,里面藏着许多有趣的画面。
(二)启发思考(10分钟)
1. 头脑风暴:请学生轮流分享自己记录的生活片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提出问题或补充。
- 例如:“你觉得这个片段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 “如果让你来写,你会怎么开头?”
2. 归纳方法:
- 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
- 描述当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
- 加入一些形象的比喻或生动的描写。
(三)范文赏析(10分钟)
教师展示一篇短文《一次难忘的雨中奔跑》,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语言特色,并提问:
-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
- 作者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 哪些句子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鼓励学生模仿范文的写法,尝试写出自己的生活片段。
(四)写作实践(20分钟)
1.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记录,选择一个片段进行写作。
2.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
3. 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对话、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
(五)交流展示(10分钟)
1. 学生自愿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2. 听完后,进行简短点评,可以从“内容是否真实”、“语言是否生动”等方面入手。
3. 教师总结,表扬优秀作品,指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如内容不够具体、描写不够细致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 生活处处皆文章,关键在于用心观察和表达。
- 写作不是难事,只要我们愿意记录、愿意表达,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故事。
五、作业布置:
请学生回家后,再回顾一天的生活,写下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哪些亮点或不足?
- 下次教学可以做哪些改进?
备注: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写作任务,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升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