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旨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排查机制,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类潜在风险,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排查目的
通过定期开展校园及周边区域的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全面掌握校园内外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形象。
二、排查范围
1. 校园内部:包括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馆、操场、围墙、消防设施、电气线路、体育器材、门窗设备等。
2. 校园周边:涉及学校门口、道路、交通设施、小商贩摊点、娱乐场所、网吧、建筑工地、危险化学品存放点等可能影响师生安全的区域。
三、排查内容
1. 建筑设施安全:检查校舍结构是否稳固,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等情况。
2. 消防安全:检查灭火器、消防栓、应急通道、疏散标志等是否完好有效。
3. 用电安全:检查电路线路是否老化,是否存在私拉乱接现象。
4. 食品卫生安全:对食堂、小卖部等食品供应点进行卫生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5. 交通安全:排查校园周边交通状况,设立警示标识,保障学生上下学安全。
6. 环境安全:检查校园内是否有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存放,防止意外发生。
7. 社会治安:关注校园周边是否存在黑恶势力、非法活动等不稳定因素。
四、排查方式
1. 定期排查: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牵头,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大检查。
2. 日常巡查:由安保人员、班主任、值日教师等负责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3. 专项检查:针对特定时期或事件(如节假日、恶劣天气、重大活动等)开展专项排查。
五、责任分工
1.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排查工作,制定排查计划,监督落实情况。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管辖区域的安全自查与整改。
3. 安保部门负责日常巡查与信息汇总,及时反馈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4. 教师和学生代表可参与部分排查工作,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六、整改与反馈
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对重大安全隐患,应立即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整改完成后,需进行复查,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七、档案管理
所有排查记录、整改情况、反馈意见等资料应统一归档管理,建立完整的安全排查台账,便于后续查阅和监督。
八、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各相关部门应严格遵守,共同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通过建立健全的隐患排查机制,学校能够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师生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