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治疗领域,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常伴随剧烈疼痛、病理性骨折及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核医学科开展的锶-89(⁸⁹Sr)治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为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标准化,制定科学、规范的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一、适应症与禁忌症
1. 适应症
- 确诊为恶性肿瘤并出现骨转移的患者;
- 伴有明显骨痛症状,常规止痛治疗效果不佳者;
- 骨转移病灶以成骨性为主,且无广泛软组织转移;
- 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2分;
- 血象指标基本正常,肝肾功能尚可。
2. 禁忌症
- 严重骨髓抑制或血小板减少;
- 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 孕妇或哺乳期女性;
- 对放射性药物过敏史;
- 有广泛性软组织转移或全身广泛骨破坏者。
二、治疗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 完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评估(如X线、CT、MRI等);
- 进行血液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
-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意愿。
2. 知情同意
-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说明锶-89治疗的原理、疗效、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自愿接受治疗。
3. 药物准备
- 根据患者体重及病情计算所需放射性活度;
- 严格按照核医学操作规程进行药物配制与质量控制。
三、治疗过程
1. 给药方式
- 静脉注射是主要给药途径,通常在门诊或住院条件下完成;
- 注射前确认患者无急性感染或严重脱水情况;
- 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 剂量控制
- 剂量依据患者体重、病情严重程度及既往治疗反应综合确定;
- 一般推荐单次剂量为50–70 MBq/㎡,具体根据临床指南调整。
四、治疗后管理
1. 监测与随访
- 治疗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等早期反应;
- 每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骨扫描;
- 每月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2. 辐射防护
-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注意个人卫生及排泄物处理;
-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辐射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
五、不良反应及处理
1. 常见不良反应
- 恶心、呕吐、乏力等轻度反应,多在数日内自行缓解;
- 白细胞和血小板暂时性下降,需定期监测。
2. 严重不良反应
- 严重骨髓抑制:需暂停治疗并给予支持治疗;
- 急性放射性骨坏死:罕见但需警惕,必要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六、总结
锶-89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核医学治疗方法,在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建立完善的操作规范与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护人员应持续关注治疗进展,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提升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