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

2025-05-25 13:43:01

问题描述:

《将相和》课堂教学实录,真的急需帮助,求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5 13:43:01

【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重要人物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恩怨纠葛以及最终化干戈为玉帛的过程。大家在课前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齐声):预习过了!

师:很好!那么现在请一位同学简单复述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生1:这篇课文讲的是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立功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气,觉得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得多,所以对蔺相如心存不满。后来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一再忍让,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负荆请罪,两人最终成为生死之交。

师:概括得很准确。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文中的几个关键情节。首先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部分,并谈谈你对这段情节的理解。

【文本分析】

生2:我觉得蔺相如非常机智勇敢。当秦王提出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时,他识破了秦王的真实意图,表面上答应交换,实际上却暗中派人将和氏璧送回赵国。这体现了他的胆识和智慧。

师:说得非常好!蔺相如不仅聪明果敢,而且忠于国家,敢于担当重任。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渑池会上蔺相如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生3:在渑池会上,秦王故意羞辱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以死相逼,迫使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这说明他不仅有谋略,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师:不错。蔺相如的行为确实令人敬佩。然而,廉颇起初并不理解蔺相如的做法,甚至产生了嫉妒心理。谁能说说廉颇当时的心态?

生4:廉颇认为自己身为将军,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蔺相如仅凭口才就位居自己之上,心里很不平衡,因此处处刁难蔺相如。

师:是的,廉颇的这种态度反映了他狭隘的胸襟。但最终他还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蔺相如认错道歉。这一转变过程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廉颇最后能够放下成见,与蔺相如握手言欢?

生5:我认为是因为蔺相如始终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同时也因为廉颇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使国家强大。

师:说得太好了!蔺相如的大度宽容以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段,感受他们的高尚品格。

【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蔺相如和廉颇从对立到和解的过程,也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生(齐声):谢谢老师,再见!

【板书设计】

《将相和》

主要人物:蔺相如、廉颇

核心主题:宽容、知错就改、团结协作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