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洒下银白色的光辉,将大地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望着天边那轮皎洁的圆月,我不禁想起了故乡,想起了那些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月寄托乡愁,而我亦然——“月是故乡明”,这句诗道出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小时候,每到中秋佳节,家里的院子里总会摆上一张小木桌,上面放着新鲜的月饼和一碗碗热腾腾的饭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抬头仰望星空,看月亮从树梢缓缓升起。母亲总喜欢给我们讲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她用温柔的声音讲述着,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包裹在她的怀抱里。那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乡愁,只是觉得月亮特别美,它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照亮了我们的团圆之夜。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从此踏上了漂泊的道路。每当夜深人静时,独自站在异乡的街头,看着头顶那轮孤零零的月亮,心中总会涌起一种莫名的酸楚。城市的霓虹灯虽绚烂夺目,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孤独;高楼大厦虽然高耸入云,却无法填补心底的空虚。唯有故乡的月亮,才是最温暖、最明亮的存在。
记得有一次,我因工作原因滞留在外地,错过了春节回家的机会。除夕夜,窗外爆竹声此起彼伏,而我只能一个人坐在出租屋内,透过窗户凝视着遥远的天际。那晚的月光格外清冷,似乎也在为我的孤单叹息。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古人所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故乡的月亮不再仅仅是自然界的景观,而是承载了太多的情感记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
如今,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我依然会抽时间回到故乡。每次踏上故土,第一眼看到的依然是那片熟悉的田野和远处的小山丘。无论走多远,故乡始终是我心灵的归宿。在这里,有父母慈祥的笑容,有儿时嬉戏的伙伴,还有那些未曾改变的风俗习惯。即使岁月流转,故乡的一切依旧保持着那份质朴与真实。
有人说,月亮本身并无差别,只是因为人心不同,才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而对于我来说,故乡的月亮之所以更加明亮,是因为那里有我最珍贵的人和事。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想起故乡,我的心就会被一股暖流填满。或许,这就是“月是故乡明”这句话的真谛吧!
月亮依旧挂在天上,静静地俯瞰着世间万物。它见证了无数离别与重逢,也记录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但对我来说,它永远是最特别的——因为它象征着故乡,象征着亲情,象征着我内心深处那份难以割舍的牵挂。
愿天下所有游子都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故乡的月光”。无论身在何处,都要记住: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