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朝之年是指多大】“杖朝之年”是一个古老的汉语词汇,常用于形容年岁已高、德高望重的长者。这个词语源自古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礼遇,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下面我们将从定义、来源、含义及对应年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杖朝之年”最早见于《礼记·王制》:“七十曰老,杖朝。”意思是说,人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拄着拐杖进入朝廷,象征着受到国家的尊敬和礼遇。因此,“杖朝之年”通常指的是70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年龄有着不同的称谓,如“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而“杖朝之年”则是比“古稀”更进一步的尊称,表示一个人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年龄和地位。
虽然“杖朝之年”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作品、历史研究或传统礼仪场合中仍有一定意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中文名称 | 杖朝之年 |
| 含义 | 指70岁,表示年岁已高、受人尊敬的长者 |
| 出处 | 《礼记·王制》:“七十曰老,杖朝。” |
| 文化背景 | 古代对老年人的礼遇,体现尊老敬贤的传统 |
| 对应年龄 | 70岁 |
| 相关称谓 | 古稀、花甲(60岁)、而立(30岁)、弱冠(20岁) |
| 现代使用 | 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历史或正式场合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杖朝之年”不仅是对年龄的描述,更是对人生阶段的一种文化表达。它承载了中华民族对长者的尊重与敬仰,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以上就是【杖朝之年是指多大】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