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必考古诗《商山早行》原文翻译】《商山早行》是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初三语文必考的古诗之一。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出发时的旅途景象,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
一、原文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二、逐句翻译
原文 | 翻译 |
晨起动征铎 | 清晨起来,车马的铃铛响了,表示启程了。 |
客行悲故乡 | 旅人远行,心中悲伤,思念家乡。 |
鸡声茅店月 | 鸡叫声中,茅草屋旁挂着月亮。 |
人迹板桥霜 | 板桥上布满了霜,留有行人足迹。 |
槲叶落山路 | 槲树的叶子落在山路上。 |
枳花明驿墙 | 枳树的花在驿站的墙上显得明亮。 |
因思杜陵梦 | 因此想起在杜陵的梦境。 |
凫雁满回塘 | 池塘里充满了野鸭和大雁。 |
三、
《商山早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感,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尤为经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温庭筠高超的艺术造诣,也体现了唐诗中常见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作为初三语文必考篇目,学生应重点掌握其意象、情感及语言特色。
四、知识点归纳(表格)
考点 | 内容 |
作者 | 温庭筠(晚唐著名诗人) |
体裁 | 五言律诗 |
主题 | 旅途孤寂、思乡之情 |
名句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意象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 |
情感 | 孤独、思乡、旅途艰辛 |
艺术特色 | 意境清冷,语言凝练,情景交融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山早行》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以上就是【初三语文必考古诗《商山早行》原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