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有没有人理理小透明?急需求助!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21:51:27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译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记载了战国时期赵国两位杰出人物——名将廉颇与文臣蔺相如之间的故事。文章通过他们的合作与矛盾,展现了忠诚、智慧与国家大义的深刻内涵。

一、原文节选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时,以勇气闻于诸侯。秦尝伐赵,赵使廉颇将,击秦军,大破之。后秦攻赵,赵使蔺相如奉璧西入秦,秦王欲以城换璧,相如以计归璧于赵,秦不能得,遂罢。赵王以为贤,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 廉颇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将军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相如固止之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二、译文解析

廉颇是赵国一位杰出的将领,在赵惠文王时期,以勇敢闻名于诸侯之间。秦国曾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率军迎战,大败秦军。后来秦国再次进攻赵国,赵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希望用城池换取这块玉璧。但秦王却想占便宜,蔺相如机智地将玉璧送回赵国,秦国无法得逞,便停止了进攻。赵王认为蔺相如很有才能,任命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非常不满,说:“我见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说后,总是称病不出,不愿与廉颇正面冲突。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就让车夫调转方向避开他。他的门客们劝他说:“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将军同列,他公开说些难听的话,您却躲着不敢见他,这让人感到害怕。普通人都会觉得羞耻,更何况是将军和宰相呢!”

蔺相如坚决地劝阻他们说:“以秦王的威势,我都能在朝廷上斥责他,让他的群臣蒙羞。我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我只是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我们两个人还在一起。如果两只老虎互相争斗,势必有一方会死。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紧急事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恩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到这话后,脱下衣服,背着荆条,通过宾客到蔺相如门前请罪,说:“我是个见识浅薄的人,没想到将军竟然如此宽容!”从此两人成为生死之交。

三、感悟与启示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仅是一段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关于忠诚、智慧与团结的佳作。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甘愿忍让;廉颇则知错能改,最终成就一段“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在面对矛盾时,应以大局为重,学会包容与理解。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武力压倒他人,而是能以智慧化解冲突,以胸怀赢得尊重。

结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为《史记》中的经典篇章,不仅展示了古代士人的精神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人生哲理。它提醒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唯有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与信任。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