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轻粘土教学教案】一、课程名称: 超轻粘土创意手工课
二、适用对象: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6-12岁)
三、课程时长: 90分钟
四、教学目标:
1. 了解超轻粘土的基本特性与使用方法;
2. 掌握基础的捏塑技巧,如揉、压、拉、卷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件作品,增强沟通与协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 超轻粘土若干(多种颜色)
- 工具材料:塑料刀、刻刀、模具、小刷子、托盘等
- 教学PPT或图片素材(展示成品案例)
- 作品展示区
2. 学生准备:
- 毛巾或湿纸巾(用于清洁手部)
- 个人工具包(可自备)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10分钟)
-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玩过软软的泥巴?它是什么做的?”
- 展示几种不同质地的粘土,让学生触摸并比较,引出“超轻粘土”的特点——柔软、轻便、易塑形、环保。
- 播放一段简短的视频,展示超轻粘土制作的动画或工艺品,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 超轻粘土简介:
超轻粘土是一种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手工材料,不含毒性,适合儿童使用。
- 使用注意事项:
- 使用后要保持手部清洁;
- 不可食用;
- 避免接触眼睛。
- 基本操作技巧演示:
- 揉圆、压扁、拉长、搓条、捏合等动作;
- 使用工具进行雕刻、切割等。
3. 实践操作(50分钟)
- 任务一:自由创作(20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超轻粘土制作一个简单的造型(如动物、植物、卡通人物等)。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 任务二:主题创作(30分钟)
教师设定一个主题,如“我的梦想小动物”或“春天的花园”,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创作。
- 提供参考图例,帮助学生理解构图与色彩搭配;
- 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4. 展示与评价(10分钟)
- 学生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选出“最有创意奖”、“最精致奖”等;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鼓励学生在家继续尝试。
5. 清理与收尾(5分钟)
- 引导学生整理桌面,收拾工具;
- 教师提醒学生将作品带回家保存,或放入教室展示区。
七、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异,给予个别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避免过于强调“像不像”,而应重视“好不好看”;
3. 可根据学生兴趣拓展课程内容,如加入绘画、拼贴等综合艺术元素。
八、延伸活动建议:
- 家庭互动:布置“亲子手工作业”,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一件超轻粘土作品;
- 社区展示:组织一次小型展览,邀请家长参观学生作品,增强成就感与参与感。
九、教学资源推荐:
- 网络平台:B站、小红书、抖音等,搜索“超轻粘土教程”获取更多灵感;
- 图书推荐:《儿童手工创意课堂》《超轻粘土趣味教程》等。
十、结语:
通过本次超轻粘土课程,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审美与表达能力。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在艺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