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草原老舍优秀ppt上课用课件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草原老舍优秀ppt上课用课件,急!求解答,求不鸽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1 06:39:01

草原老舍优秀ppt上课用课件】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老舍笔下《草原》一文的写作背景与作者情感;

2. 掌握文中描写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表达方式;

3. 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语言幽默风趣,风格独特。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草原》是老舍于1950年代初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描绘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草原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敬佩。

三、课文内容分析

1. 文章结构

- 开头:简要交代游览时间、地点,引出主题。

- 中间:详细描写草原的广阔、美丽,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

- 结尾:抒发对草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对民族团结的向往。

2. 主要描写手法

- 比喻与拟人:如“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清澈”,“羊群像云朵一样飘动”。

- 细节描写:通过对草原上景物、人物动作、语言的细致刻画,增强画面感。

- 情感渲染: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传达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与敬畏。

四、重点语句赏析

1.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 这句话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草原天空的独特之美,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忽然,像被风掀开了帷幕,远处的山峦在阳光下显现出一片金黄。”

-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到草原的辽阔与壮美。

3. “我们走进蒙古包,热情的主人端来奶茶,递上奶酪,还唱起悠扬的民歌。”

- 通过具体的动作描写,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也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

五、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理解文章中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的融合;

-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草原。

- 难点:

- 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初见草原的惊喜到离别的不舍;

- 感悟文章所传达的民族团结精神。

六、教学建议

1. 朗读训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与情感的真挚。

2. 图文结合:配合草原风景图片、蒙古族服饰、传统活动等资料,增强课堂直观性。

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你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进行交流,激发想象力。

4.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老舍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与思想内涵。

七、板书设计

```

草原 —— 老舍

一、作者介绍

老舍:人民艺术家,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二、文章内容

1. 开头:草原之行

2. 中间:草原美景、民族风情

3. 结尾:依依惜别,情感升华

三、写作特色

1. 比喻、拟人

2. 细节描写

3. 情感真挚

四、学习目标

1. 理解内容

2. 欣赏语言

3. 感悟情感

```

八、课后作业

1. 仿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关于家乡或某地的景色描写。

2. 与同学分享你最喜欢的一句课文,并说明理由。

3. 查阅资料,了解蒙古族的文化习俗,写一篇短文。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图文结合、朗读感悟、互动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草原》这篇散文的意境与情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感知力,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

《草原》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更是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歌。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与民族文化的魅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