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从拿来主义拿来论证的技巧教学的设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议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作为一篇经典的议论文,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更在论证方法上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因此,在教学中,可以以《拿来主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论证技巧,从而提升他们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拿来主义》一文,帮助学生掌握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如类比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并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也希望通过此课,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目标包括:
1. 理解《拿来主义》的主要观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掌握文中所使用的多种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 能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论证技巧增强文章说服力的;
4. 学会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自信”“我们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文本研读:梳理论证结构
在阅读《拿来主义》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安排,明确作者的观点,并逐步剖析文章中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式。例如,作者通过“送去主义”“送来主义”与“拿来主义”的对比,揭示了盲目接受与主动选择之间的区别,这是一种典型的对比论证方法。
三、重点分析:论证技巧解析
教师可选取文章中的典型段落进行精读,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例如:
- 类比论证:作者将“送去主义”比作“抛给”,将“送来主义”比作“送来的鸦片”,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两种错误态度的危害。
- 举例论证:作者举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等例子,说明不正确的文化态度带来的后果。
- 反问论证:文中多次使用反问句式,如“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增强了语气,引发读者反思。
四、课堂讨论:联系现实,拓展思维
在分析完论证技巧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围绕“当代社会中是否还存在‘送去主义’‘送来主义’的现象?”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运用所学的论证方法进行分析和表达,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写作实践:迁移应用
最后,教师可布置写作任务,如“我眼中的文化传承”或“面对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论证方法进行写作,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实际写作水平。
六、总结提升:归纳要点,深化理解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论证方法在议论文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优秀范文,积累论证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结语:
《拿来主义》不仅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更是一篇极具启发性的议论文典范。通过本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技巧,还能在思想层面得到提升,真正做到“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