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 精选范文 >

《在山的那边》语文PPT课件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在山的那边》语文PPT课件,蹲一个大佬,求不嫌弃我问题简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10 10:47:54

《在山的那边》语文PPT课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一首充满希望与梦想的诗——《在山的那边》。这首诗是著名诗人王家新的作品,它用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信念和追求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王家新,当代著名诗人、学者,出生于湖北,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善于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思考与感悟。《在山的那边》是他早期创作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三、课文背景

《在山的那边》写于1979年,当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社会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这首诗以一个孩子的视角,描绘了对“山那边”世界的向往,象征着对理想、知识和未来的渴望。

四、诗歌内容分析

1. 现实与理想的对比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山那边是什么呢?”

这里表现了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山,既是自然的障碍,也是心灵的屏障。

2. 母亲的引导

“妈妈,那个山那边是什么?”

“是海。”

母亲的回答点燃了孩子心中的希望,也暗示了追求梦想的过程需要信念与坚持。

3. 第三段:克服困难的决心

“我爬过一座座山坡,/终于看见了那片海。”

这句诗展现了主人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4. 第四段:感悟与升华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是的!”

诗人用重复的语气,表达了对梦想实现的坚定信念。

五、主题思想

《在山的那边》通过一个孩子寻找“海”的过程,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坚持。它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海”。

六、艺术特色

1. 意象鲜明:山与海的对比,象征着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与融合。

2. 语言简练: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3. 结构清晰:从疑问到追寻,再到实现,层层递进,逻辑严谨。

七、拓展延伸

1. 联系生活实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山”和“海”,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2. 阅读推荐:可以阅读其他描写梦想与奋斗的诗歌,如《少年中国说》《少年》等。

八、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在山的那边》,了解了它的作者、背景、内容和主题。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作,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成长之歌。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汲取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追逐属于自己的“海”。

九、作业布置

1. 背诵并默写《在山的那边》全文。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心中的“山”和“海”。

3. 与同学分享你读后的感受。

十、板书设计

```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主题:追求理想,不畏艰难

意象:山 —— 现实 / 海 —— 理想

情感:希望、坚持、信念

```

---

备注: 本课件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适合用于课堂教学展示或学生自主学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