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寓言四则》导学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寓言四则》中四则寓言的基本内容,掌握其寓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准确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寓言中的形象和情节,体会寓言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判断能力,学会从寓言中汲取生活智慧,提升自身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四则寓言的内容及其寓意;掌握寓言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及象征意义。
- 难点:
分析寓言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通过寓言传达的思想观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寓言原文及解读材料。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初步了解四则寓言的大致内容,思考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入寓言概念,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守株待兔’‘井底之蛙’这样的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进入寓言的世界。
2. 自主学习(10分钟)
学生根据导学案要求,独立阅读《寓言四则》中的四则寓言,完成以下任务:
- 标注字词,理解难词难句;
- 概括每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 思考每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3. 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 这些寓言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特点?他们为什么会失败或成功?
- 你认为这些寓言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怎么做?
4. 展示交流(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适时补充、引导,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5. 拓展延伸(5分钟)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寓言中的道理如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我们是否也像‘刻舟求剑’的人一样,在变化中固守旧方法?”
6.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寓言的教育意义,并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
1.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寓言四则》中某一则的理解与感悟。
2. 尝试自己创作一则寓言,主题自选,要求有明确的寓意。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根据课堂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在理解寓言寓意方面的困难,进一步加强引导与训练,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寓言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路径。
备注:本导学案设计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互动与思考,旨在通过寓言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