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炽热(chì)惬意(qiè)酝酿(niàng)
B. 哺育(pǔ) 荒谬(miù) 愧疚(jiù)
C. 蜕变(tuì)倔强(jué) 粗犷(guǎng)
D. 瞥见(piē)狡黠(xiá) 遐想(xiá)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心动魄雷厉风行谈笑风生
B. 叹为观止美不胜收张冠李戴
C. 翻来覆去毛骨悚然穷则独善其身
D. 精神矍铄一泻千里错落有致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
C. 这次考试成绩优异的原因是因为他平时认真复习。
D.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
4.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C.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拟人
B. “书山有路勤为径”——比喻
C.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夸张
D. “这是一朵盛开的花”——拟人
6.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B. 《岳阳楼记》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
C.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D. 《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山水之美,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7.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B. “余立侍左右”——余:我
C. “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
D. “遂许先帝以驱驰”——遂:于是
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背影》主要描写父亲送别儿子时的场景,体现了父爱的伟大。
B. 《藤野先生》是鲁迅回忆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严九郎的文章。
C. 《我的母亲》是胡适回忆自己母亲的故事,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D. 《雪》是鲁迅的作品,通过对北方雪的描写,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
B.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汇编,是儒家经典之一。
C.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全书分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
10. 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读时应注重整体把握,不必关注细节。
B. 阅读时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C. 文章的主题可以通过标题直接确定。
D. 阅读时可以忽略作者的写作背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2. 《出师表》的作者是__________。
3.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4. 《三峡》出自《__________》。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__________》。
6.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王维的《__________》。
8.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
9. 《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
10. 《望岳》的作者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 请写出《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2.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请简要分析《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态度。
4. 《我的母亲》中,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请举例说明。
四、作文(30分)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3. 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D
3. B
4. B
5. C
6. A
7. D
8. A
9. D
10. B
二、填空题
1. 范仲淹
2. 诸葛亮
3. 欧阳修
4. 水经注
5. 游山西村
6. 陶渊明
7. 使至塞上
8. 柳宗元
9. 刘禹锡
10. 杜甫
三、简答题
1. 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作用:描绘了一个宁静、富饶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3. 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意和感激,认为他是治学严谨、关心学生的良师益友。
4. 通过具体事例,如母亲勤劳、善良、坚强等,展现了母亲慈爱、坚韧的形象。
四、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