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原文及翻译】《列子》是道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所著。该书内容丰富,语言精炼,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全书共八篇,包括《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篇目,以寓言、故事和对话的形式,阐述了道家关于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以下选取《列子》中几段具有代表性的原文,并附上通俗易懂的现代汉语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古代经典的思想内涵。
一、《天瑞》篇选段
原文:
“夫有形者生于无形,而生者不能自生也。故无物不生,无物不灭。有生则有死,有始则有终。”
翻译:
凡是具有形态的事物,都是从没有形态的状态中产生的;但产生出来的东西,本身并不能自己创造自己。因此,没有任何事物不会诞生,也没有任何事物不会消亡。有了生命就会有死亡,有了开始就必然会有结束。
二、《黄帝》篇选段
原文:
“昔者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得其志。黄帝既胜,乃修德以安天下。”
翻译:
从前,黄帝与炎帝在阪泉的原野上交战,经过三次战斗之后,黄帝才实现了自己的意志。黄帝胜利后,便修养德行,以安定天下百姓。
三、《汤问》篇选段
原文:
“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住在北山脚下。他因为山北边道路阻塞,出行不便,于是召集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一起尽力铲平这道山,打通通往豫州南部、直达汉水北岸的道路,可以吗?”
四、《说符》篇选段
原文: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翻译:
有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他看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头的人;看他脸色,也是偷斧头的人;听他说话,还是偷斧头的人;甚至他的每一个动作和神情,都像是偷斧头的人。后来,他在挖地时找到了自己的斧头,第二天再看到邻居的儿子时,却发现他的举止神态,完全没有一点像偷斧头的样子。
结语:
《列子》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启示的经典。它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道路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阅读《列子》,不仅能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更能启发我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如果你对某一篇章或具体句子感兴趣,也可以继续深入探讨,从中汲取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