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教案《会咬人的电》】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了解电的基本知识,知道电的危险性。
2. 培养幼儿的安全用电意识,学会正确使用电器。
3. 通过游戏和故事引导幼儿远离危险电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活动准备:
1. 教具:图片、视频、小灯泡、电池、插座模型等。
2. 环境布置:设置“安全用电”主题墙,展示相关图片和标语。
3. 安全教育绘本《会咬人的电》(可选)。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电”的小故事,比如:“有一天,小明在玩玩具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了插座,结果被电了一下,疼得哭了起来。他妈妈赶紧把他拉开了,并告诉他:‘电是会咬人的!’”
提问引导:
- 你们有没有碰到过电?
- 你觉得电是什么样的?它会伤害人吗?
2. 探索与发现(10分钟)
教师出示插座模型、电池、小灯泡等物品,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连接。同时讲解:
- 电是一种能量,可以让灯亮、电视开。
- 但如果不小心接触了带电的物体,可能会受伤。
- 插座、电线、充电器都是危险的,不能随便触摸。
3. 情景模拟(10分钟)
播放一段动画短片,内容为小朋友在家中随意插拔插头、玩电器等行为,引发危险。看完后进行讨论:
- 这些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 如果你看到别人这样做,你会怎么做?
4.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安全用电小卫士”游戏:
- 规则: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轮流找出图中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如:湿手摸插座、用湿布擦电器等)。
- 正确指出错误行为的小组获得贴纸奖励。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
- 电虽然有用,但也很危险,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
- 不要用手或金属物品去插插座,不要乱动电器。
- 遇到问题要及时告诉大人。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用电情况,看看有没有安全隐患。
四、延伸活动建议:
1. 制作“安全用电”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展示区。
2. 组织一次“安全用电”主题绘画比赛。
3. 开展一次“家庭用电自查”活动,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参与。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图片、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认识电的危险性,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今后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际案例,进一步深化幼儿的安全教育。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避免AI生成痕迹,适合用于教学参考或教案撰写。